硅胶技术
阿尔卑斯最近推出了一种创新的对皮肤友好型的硅胶套于下肢截肢。这种内衬套为解决一些临床问题如以前的硅胶对皮肤接触的高静摩擦系数问题。


假肢内衬套的发展历程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硅胶套便开始在假肢行业得到应用。这得益于双组分室温硫化(RTV)硅胶具备诸多优势:混合操作简便、可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并且通过模塑工艺能够实现极高的细节还原度,因而在假肢行业的众多应用场景中广受欢迎。
正是基于这些现有的双组分硅胶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首款3S接受腔(硅胶吸附接受腔,Silicone Suction Sockets,简称 3S 接受腔)成功研发,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后,首款非定制化硅胶套问世。该硅胶套在末端采用了基质增强设计,可以说它是 3S 内衬套的一种更便捷的现成版本。
在当时,硅胶在许多方面都堪称假肢内衬套的理想材料,其具有以下一系列令人满意的特性:
- 易于清洁
- 抗污性强
- 不易染色
- 不易残留异味 热传导系数高(能更好地为肢体散热)
- 可通过模塑制成极薄的部件,从而使衬垫重量极轻
然而,硅胶的高静摩擦系数会导致皮肤敏感患者出现水泡。因此,约25%的患者无法长期耐受硅胶衬垫的使用。
如果硅胶的弹性模量足够低,使皮肤在受到剪切力时能够移动,那么单纯的高摩擦系数本身并不会成为大问题。但遗憾的是,对于许多患者而言,硅胶的弹性模量仍偏高,从而导致皮肤起泡。尤其是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患者,这些水泡极易发展为更严重的溃疡。
多年来,业界研发了多种添加剂,将其加入硅胶配方中。这些添加剂会从衬垫表面析出,在皮肤上形成润滑层。凝胶内衬套已被开发出来,其弹性模量远低于硅胶材料。例如EasyGel内衬套通过改良表面处理技术,完全消除了粘黏问题。
阿尔卑斯亲肤型硅胶套
内衬套生产商尝试通过在硅胶中添加助剂来降低静摩擦系数,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渗出物质可能积聚污垢,从而加剧皮肤问题的风险,同时假肢衬垫也可能变得过于光滑。
阿尔卑斯在硅胶加工领域的专业技术,使我们的工程师能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制造工艺,从而显著改善硅胶套的摩擦特性。
通过对内衬套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形成微型凹坑结构,无需任何添加剂即可降低静摩擦系数,最终打造出完全亲肤的硅胶材质。
如下图所示,经表面改性处理的硅胶材料,其静摩擦系数降低了80%。


OPTISIL
高端医用级白色硅胶
保留了阿尔卑斯硅胶所有核心特性的基础上,这款材料进一步实现了控制力与舒适性的平衡,能够持续维持皮肤滋润、清凉与健康状态。其特别适用于既追求极致的穿戴舒适度与稳定性,也需要材料为皮肤的自然体温调节过程提供有力支持的中高强度活动用户人群。
SILICONE
常规硅胶
舒适低敏硅胶 摩擦力仅为标准硅胶的 1/5,且完全不含添加剂,专为追求极致亲肤体验的用户设计,是对皮肤敏感人群友好的理想假肢衬垫选择。
阿尔卑斯硅胶内衬套:从材料背后的技术到对截肢者的益处
阿尔卑斯研发的硅胶材料具有轻量化、低致敏性、清凉感且无添加剂的特性,其产生的摩擦力仅为普通硅胶的五分之一。这一特殊硅胶的制造技术至关重要,让阿尔卑斯能够设计并生产出满足以下核心需求的假肢硅胶套:
- 自由活动
- 皮肤友好 低致敏性
- 清凉体验
- 容易清洁
